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金子兵教授专访:高度近视诊治瓶颈的若干思考

来源:小编日期:2024-04-11点击次数:449

      高度近视是当今引起不可逆盲和视力低下的主要眼病,高度近视可导致许多致盲性眼部并发症风险的增加,如近视性黄斑病变、青光眼和视网膜脱落等,这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损伤或失明。3月15-16日,2024岭南视觉健康与近视防控论坛在广州举行,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金子兵教授分享课题《高度近视诊治瓶颈的若干思考》。会后,金教授接受了童视光的采访,分享了作为临床医生,在高度近视的诊断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分享在高度近视致盲治疗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微信图片_20240411091409.png


金子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学院副院长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PART 01
高度近视的诊断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近视的分类如下:当眼球调节放松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划分:①近视前期:SE≤+0.75 D>-0.50 D;②低度近视:SE≤-0.50 D>-3.00 D;③中度近视:SE≤-3.00 D>-6.00 D;④高度近视:SE≤-6.00 D

       高度近视又分为:①单纯性高度近视:SE≤-6.00 D,成年后近视度数趋于稳定,不伴有导致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最佳矫正视力(BCVA)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②病理性高度近视:SE≤-6.00 D,成年后近视度数仍不断增加,伴有导致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及其他致盲性眼病,BCVA常低于正常。

       金教授表示,“病理性近视”一词常与“高度近视”混淆,但两者的定义依据明显不同,高度近视通过屈光度可判定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而病理性近视的特点是眼底存在典型的近视性病变。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而导致盲的原因在于眼轴的恶性增加而带来的并发症,并非屈光度所引起。因此未来在高度近视诊断方面,希望能有更加精准的量化标准技术出现,能够摆脱常规性、经验式的判断。




PART 02
高度近视的诊断方面,是否有新技术或设备?

       2024岭南视觉健康与近视防控论坛上,金教授表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分享的《数字化创新技术赋能近视防控》内容,里面讲述很多有关数字医学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实际上,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高度近视方面上落地的应用已经非常多。例如在常规的眼底照相机的基础上植入人工智能软件来迅速形成一张眼底照,其中有300多个定量化的指标,对于临床上进行诊断是非常有用的,当然300多个指标里内部的关联以及疾病程度、时间等方面仍需更多逻辑性的判断与研究。




PART 03
在高度近视致盲的治疗方面,近年来有哪些治疗方法的进展或突破?

      高度近视致盲多数因为眼轴的恶性增长引发并发症致盲,要解决并发症核心在于缩短眼轴。过去金教授团队做过研究,发现眼轴如果缩短一毫米,理论上能实现病理性近视眼底分级降低一级,有利于预防不可逆盲。目前近视防控的手段,无论是药物还是光学手段,在缩短眼轴上几乎没有超过毫米级,而且效果并不稳定。最近也有关于利用无线无电池眼调制贴片来缩短眼轴的研究出来,也希望后续能看到更多的临床试验进展。另外,早发性的高度近视基本上都是由于单基因的突变而导致,这可能也是驱动眼轴生长的主因,因此可以从常规基因治疗方面来控制缩短眼轴。金教授最后也表示更多关于高度近视基因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PART 04
创建中国高度近视研究联盟(CHARM)的初衷是什么?目前联盟都有哪些进展?

      创建中国高度近视研究联盟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合作,联合中国眼科界各位同道一起解决高度近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旨在建立完善的机制及构建全球最大的高度近视公开标准数据集和服务平台,数据集以眼轴与眼底照作为必须要有的五个维度的数据集合。CHARM汇集了国内外近视防控领域的相关专家,各成员单位自愿加入的非营利性协作组织。基于人工智能定量化技术,综合探究不同年龄、不同眼轴(即不同屈光状态下)对眼底的影响,并结合眼底改变程度,探究建立与国人相匹配的正常眼轴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近视大数据平台,为后续近视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库,各参与单位共享数据集,按照学术诚信和精诚合作的学术原则开展相关内容研究工作,严格遵循科研道德,确保原始研究数据的真实性。联盟当前运行模式是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指导小组,对联盟内的研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成员单位在搭建公开数据集方面的贡献量,进行排名,其中贡献量超过10%的单位可作为通讯方。金教授表示,过去关于高度近视的研究数据较为零散,整合起来的大数据研究较少,因此成立中国高度近视研究联盟是希望集合全国眼科同道的力量来完成此事。



0

友情链接